找到相关内容115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地藏菩萨

    的苦又更加一倍。这些海都是由众生三业恶因所成的,这些地方都称为业海。” 圣女又问道:“那么地狱究竟是在什么地方?” 无毒鬼王回答说:“在这三重海的里面,就是大地狱。在每个地狱里,又有许多的小地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5344982.html
  • 浅谈忏悔业障

    的思想言行,因为思想言行的错误就会导致人生的种种苦痛。我们从无始以来都在“起惑、造业、感果”,业障就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,无穷无尽。 妄想虽然不实在,但它能够造业;业虽然不实在,但能三途的苦乐果报,...是破我执最巧妙的方法,叫你一天到晚起心动念不想自己,起心动念想众生,把这个心量打开,所以念念想众生想别人,这是善。念念想自己那就是恶!这个恶业感的恶果就叫业障,也叫做烦恼障,这个起心动念都是烦恼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4048548.html
  • 《慧眼初开》读后感

    苦成为带领我们解脱的真理。“学会如何观察痛苦后,这个普遍的实相就成了圣谛,第一圣谛。”垼  (二)集谛:佛家强调生死轮回的苦果,是前世和今生所造的不善业所的,这便是集谛。  (三)灭谛:灭除苦的...寂然不动,而遂通。”埕以我可以理解的想法,“无为也”可解为无所求也。没有占有,没有限制,如此,人与人之间才可能心灵无有阻碍。纯然的爱使人们搭起了心与心的桥梁,当心心相印时,即使与那个人相隔万里,也会...

    林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3350224.html
  • 佛教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贡献

    环境不同又分为凡夫境界的六道和圣人境界的四圣,即天、人、阿修罗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生等六道和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等四圣。有情界依善恶行为的而轮转六道,生死不息。若依照佛陀的教义修行,则可趣入四圣境,...因所来世的报应。十、本末究竟,指从本相到末报,凡夫和佛同样具足,究竟平等,没有差别,也就是一切众生都具有十如是法,没有增减。这十个范畴作为构成每一现象的成分、因素,包涵现象与本质、体质与功用、原因与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652116.html
  • 正法久住 光照人间

    “这就使得狭隘的现实主义、功利主义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特质,至今难以扭转”(徐文明《轮回的流转》)。 佛教走入人间,也应尽量避免庸俗化、功利化,首先是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,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,在...

    刘玒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4152199.html
  • 论意识

    成修罗,或为饿鬼。此业是各类有情(六道众生)酬感依正二报总报体之引业,如人道的根身、器界,余道众生亦各感有自己的根身,器界。第二依此总报能来世之果报,即依总报填满自类差别果报,如人道有肥瘦,高矮,丑美,贫富等差别现象,余.道亦具如是别报,此别报之业名为满业。无论总报,别报皆是意识造业之力牵令趣生,故此意识为凡界中最有权威之识。人类社会一切知识的产生,名言的安立、业力的形成,可以说十之八九全靠这“...

    性 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856526.html
  • 佛教的宗教信仰心理观

    进一步深究,则能造作有漏业而苦果者,唯是自心,由自心迷惑不觉,心随境转,跟着感觉、知觉走,起诸烦恼,由烦恼发起有漏业,才使自己陷溺轮回,备受诸苦。天地鬼神、一切外物皆不足畏,最可怕的是迷惑不觉、不能自...西哲有云:“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。”渺小的个人在茫茫宇宙中的孤独,是人内心深处产生畏惧的源泉,是最容易产生宗教需求的畏惧。《无量寿经》说人在生死大海中“独生独死,独往独来”,由此产生的孤独和对孤独的...

    陈 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21958653.html
  • 佛教宗教信仰心理观

    进一步深究,则能造作有漏业而苦果者,唯是自心,由自心迷惑不觉,心随境转,跟着感觉、知觉走,起诸烦恼,由烦恼发起有漏业,才使自己陷溺轮回,备受诸苦。天地鬼神、一切外物皆不足畏,最可怕的是迷惑不觉、...错失。西哲有云:“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。”渺小的个人在茫茫宇宙中的孤独,是人内心深处产生畏惧的源泉,是最容易产生宗教需求的畏惧。《无量寿经》说人在生死大海中“独生独死,独往独来”,由此产生的孤独和对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4060375.html
  • 业因果报定律

    次第科颂”云:“增上(果)谓外缘,是正报所依。”若行善修德,会好的生存环境,生于富强文明之邦:作恶多端,会招致不好的生存环境。‘业报差别经’载佛言:“若有众生于十恶业多修习故,感诸外物悉不具足。”六...以前或前生宿世的业力所。就像饮食睡眠,不能由别人替代,就是至亲如父母子女,也不能互相承受业报,只能是自作自受,大不必怨天尤人。‘泥犁经”载佛言““父作不善,子不代受:子作不善,父不代受。善自获福,恶自...

    佛 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4768606.html
  • 论佛教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

    佛教的唯识学、中观  学等有很详尽与深刻的阐释。譬如业感缘起论,认为人类问题是因善恶等业而  的。性空缘起论,则认为万有本性原空,缘起的现象皆如梦幻,因不觉故,而有诸_  问题,如觉悟本空则不随梦境...  论佛教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   我们面临著一个日益复杂、充满矛盾的时代,迅速变化著的人类思想、经济格  局与新的生活方式,不断地冲击长期盘踞在人们心目中的依赖与安全感,人格的  极大差异使人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0969906.html